doi:10.1111/ene.16047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团队在《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JCR分区Q1,IF:4.5)期刊上发表了题为“Clinical evidence in ischemic stroke: Where we have gone so far and hopes for the future”的研究论文。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焦力群教授、白雪松博士研究生为通讯作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博士研究生李天华为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科技处图书馆学科学科馆员宋呈玉为共同第一作者。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随机临床试验、指南、热点
01 背景
缺血性卒中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残疾与死亡的主要缘由之一。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在推动治疗指南更新及策略变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策略制定层面影响深远。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系统性地审视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领域RCTs的相关进展,并据此为未来的研究路径提供导向与启示,以期进一步指导该领域的探索方向。
02 方法
本研究借助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数据库,针对六种具有高影响力的医学期刊——包括《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神经病学》(JAMA Neurology)、《柳叶刀》(The Lancet)及《柳叶刀·神经病学》(Lancet Neurology)——进行了系统性检索,旨在识别并收集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RCTs文章。随后,利用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平台,进一步核实了这些文章是否被纳入当前的医学实践指南中,以此作为评估其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对所收集文章进行深入分析,本研究详细剖析了这些RCTs的特点,从而全面评估了当前缺血性卒中研究的现状、趋势及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结合对研究动态的敏锐洞察,本研究还尝试预测了缺血性卒中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热点,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方向,以期推动该领域研究的持续进步与创新。
图1.研究流程图
03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了389篇与主题紧密相关的文章进行综合分析。自1972年至2022年间,文章数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具体而言,从1972年至1982年的5篇文章(占比1.3%)增加至2013年至2022年的208篇文章(占比53.5%)。此外,338篇文章(占比86.9%)被纳入了相关的医学实践指南中,体现了这些研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根据文章作者的地理分布来看,欧洲贡献的论文数量最多,达到了183篇(占比47.0%),紧随其后的是美洲地区,共有152篇文章(占比39.1%),而西太平洋地区则贡献了54篇文章(占比13.9%)。在时间维度上观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和法国的论文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西班牙的论文数量在近五年里实现了显著激增,显示出这两个国家在缺血性卒中研究领域内的快速崛起。进一步分析文章内容发现,近年来,血管内治疗已成为缺血性卒中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s)文章的主要焦点,占据了多数研究议题,这反映了该治疗策略在当前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及研究热度。
图2. 出版物数量和国家合作网络
图3. 机构合作网络和最强引用爆发分析
图4. 引文作者的最强引用爆发分析
图5. 关键词热度的演变
表1. 收录文章的特点
表2. 纳入指南的文章特点
04 结论
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缺血性卒中领域开展了大量的RCTs研究。这些研究的数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并且它们对于推动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与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RCTs的研究主题亦在不断地演变与发展,反映了该领域研究的深入与拓展。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RCTs研究存在着显著的地区不平衡现象。具体而言,某些地区的研究数量相对匮乏,导致这些地区的缺血性卒中研究在代表性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提升RCTs初步结论的广泛适用性和可扩展性,未来有必要在代表性不足的地区开展更多的相关研究,以丰富和完善全球缺血性卒中研究的版图,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均衡发展。
第一作者
李天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博士研究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师从焦力群教授。
研究方向: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科研经历:
参与北京市医管局市属医院临床医学发展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项目)、宣武医院国自然培育项目课题3项。迄今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European journal of neurology、Stroke and vascular neurology等SCI期刊发表文章9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
共同第一作者
宋呈玉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科技处图书馆学科学科馆员
北京大学回龙观临床医学院科技处图书馆学科学科馆员,主攻学科服务方向。通过嵌入医教研不同群体以提供信息情报支撑,屡次承担神经、精神等学科信息检索、数据分析工作,主要致力于信息计量、信息可视化、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已在医学及图情领域发表了7篇中文核心论文,2篇SCI论文。
通讯作者
焦力群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生导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介入放射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运重建中心主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宣武医院济南医院院长。兼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主编;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继教中心神经介入专委会主委;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委会主委;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委会副主委;北京介入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先后师从于朱树干教授和凌锋教授,获得神经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鲍圣德教授的指导下,在北京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以及药物球囊治疗椎动脉狭窄等创新手术,并带领宣武医院脑血运重建中心在此领域深入研究,同时,长期重视教育培训,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医生。
共同通讯作者
白雪松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神经外科 博士研究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师从焦力群教授。研究兴趣包括急诊取栓,颈动脉狭窄等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及介入诊疗。擅长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数据挖掘,选题和设计。迄今以第一/共同第一作者在Stroke、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等杂志发表SCI文章30余篇,参与组织多项机械取栓、颅内动脉狭窄等相关Cochrane系统评价。曾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Lipids in Health and Disease、Systematic Reviews等多个SCI杂志审稿工作。获得专利授权1项,参编书籍1部,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